您好,欢迎来到顺达资讯网网站!

全国服务热线:

新闻中心

太原生产铝单板厂家(识之律者壁纸动态)识之律者壁纸竖屏,

发布时间:2023-06-27 11:03:16 人气:23 来源:铝单板厂家

太原生产铝单板厂家(识之律者壁纸动态)识之律者壁纸竖屏,

第48集 六识论与八识论的意涵(上) 正光老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上一个单元是由蔡正元老师主讲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的意涵今天讲的主题是:六识论与八识论的意涵在讲这个主题之前,先要请问各位菩萨们:你愿意被误导吗?我想没有人愿意被误导的。

既然不愿意被误导,你就要对善知识所说的法加以拣择,拣择善知识所说的话符不符合佛法,拣择善知识所说的法是不是相似佛法拣择以后,你发现善知识所说的法符合正法,那你就在三乘菩提的道路上能够迅速的成就啊!如果善知识说的法是相似佛法,非但使你无法亲证三乘菩提,乃至于(会使得你在)三乘菩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同样的道理,六识论与八识论之争已有千年之久,我们也要对它加以拣择:拣择到底哪一个是相似佛法?哪一个是佛的正法?这样子才不会在三乘菩提的道路上走错了同样的道理,今天我们讲的六识论与八识论,我们也要加以拣择。

我们可以从这边来加以说明,第一个,以经典来证明;第二个,从禅宗祖师所悟的心体加以证明首先,我们用经典来加以证明,当然了,我们要引经据典来说:  【所谓八识,何等为八?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识,四者眼识,五者耳识,六者鼻识,七者舌识,八者身识。

】---《入楞伽经》卷8  由经典可知,人总共有八个识:眼、耳、鼻、舌、身五识,意识,意根,阿赖耶识前六识当中的前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识,祂分别色、声、香、味、触尘;也就是说,前五识对现行的境界加以分别,祂本身是虚妄法。

接下来谈意识,意识的体性是“审而非恒”,祂有归纳、分析、整理的体性;可是,祂却是藉意根、法尘而出生的法,所以是生灭法祂有两类,第一个是五俱意识,第二个是独头意识五俱意识的意思就是说,祂白天的时候六个识在配合运作;独头意识指祂睡觉的时候,不与外五尘相接触,而与法尘相应;同样的道理,对于二禅以上的等至位,祂也不与外五尘相应,而只与定境法尘相应。

接下来要谈“意”,“意”就是意根,也是唯识学所讲的末那识;祂的体性是恒审思量,祂处处作主,没有不作主的时候;祂虽然无始劫与第八识在一起,可是祂仍是可断之法,为什么呢?当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之后,这个意根也会断灭啊!接下来是第八识。

第八识叫作阿梨耶识(阿赖耶识),祂的体性是恒,但祂是无覆无记性的----恒而不审,祂本身就是离见闻觉知啊!而且前七识都是从第八识出生  那,第八识与三转法轮有什么关系?我们加以说明在三转法轮里面所讲的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阿赖耶识因为有能藏、所藏、执藏的体性,故名阿赖耶;所以你只要把能藏、所藏、执藏的体性灭除了(也就是灭除执藏三界生死种子的作用),阿赖耶识就改名叫作异熟识,只改其名不改其体啊!这在唯识学里就叫作“灭阿赖耶”,是灭掉阿赖耶识的名字,而不是灭掉阿赖耶识本体。

然而,异熟识里面,祂有种子的变易生死,所以你只要把种子的变易生死灭除了以后,异熟识就改名叫作无垢识由此可知,三转法轮所讲的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指的都是同一个心体,只是在不同的阶位所施设不同的名字所以如果有人主张“阿赖耶识是生灭法”,你就知道他说法不如法。

而在二转法轮所讲的就是“非心心、无心相心、不念心、无住心”啊!非心心指的不是众生所认知的心,众生所认知的心是有见闻觉知,然而第八识没有见闻觉知;无心相心是说祂对诸法不分别,也就是说祂离见闻觉知,不与六尘相应:“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维摩诘经》卷2)接下来叫作不念心,祂不念一切法,表明祂是离见闻觉知的;接下来谈无住心,指祂不与六尘相应,所以才无所住啊!所以二转法轮所说的非心心、无心相心、不念心、无住心,指的还是第八识,只是祂在不同阶位所施设了不同的名字。

  接下来我们来看初转法轮,初转法轮分两个(内容),一个是声闻菩提,一个是缘觉菩提声闻菩提就是佛的弟子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蕴处界虚妄以后,进而断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所以称为初果人;乃至将我所执、我执断除了,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之后就可以取证无余涅槃。

可是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前会有所疑,为什么?“到底入了无余涅槃之后,是不是断灭空啊?”因为有所疑就去问佛,佛就告诉他:“阿罗汉们入了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所以阿罗汉于内无恐惧,于外无恐惧,就入了涅槃。

(入涅槃时是灭尽识阴六识及意根的,十八界都灭尽了,却不必灭除第八识,不是断灭空)由此可知无余涅槃的本际讲的就是第八识!  那缘觉呢?他是从十因缘逆推,也就是说,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往上逆推,逆推到“名色究竟从何而来?”思惟的结果是“因为有这个识!”这个识叫作入胎识,绝不是识阴六识,因为识阴六识无法使名色增长啊!也因为有这个第八识入胎、住胎、出胎的结果,使得名色增长,因此缘觉知道这个道理,就可以(灭除十八界而)入无余涅槃了。

初转法轮、二转法轮、三转法轮所讲的心,有种种不同的名字,可是这些种种不同的名字都是指同一个心----第八识!由此可知,第八识才是佛所说的正法啊!  接下来,我们从禅宗祖师所悟的心体来加以说明也就是祖师们以参禅的方式,以见闻觉知心往离见闻觉知的方向,去找本来就离见闻觉知的第八识;于因缘成熟后,于一念相应慧、找到了第八识,他现前观察就发现总共有八个识。

所以有一首偈说地非常妙啊:八个兄弟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五个门前作买卖,一个家里把帐开  “八个兄弟共一胎”指的是八个识(同在一起);“一个伶俐一个呆”,伶俐的指末那识,祂处处作主;一个呆指第八识,祂本身离见闻觉知,不与六尘相应(不分别六尘境界);“五个门前作买卖”讲的是前五识,祂对现前的境界做分别;“一个家里把帐开”指的就是意识,因为祂有思惟、分析、归纳、整理的体性啊!由于祖师悟了,发现有八个识;他也现前观察这个法身第八识分明显现,所以有一首偈说地非常好:头角混泥尘,分明露此身;绿杨芳草岸,何处不称尊。

(《人天眼目》卷3)  尽管(一头牛)牠的头、牠的脚沾满了灰尘,可是牠的法身还是分明的显现;不管牠是在绿色的杨柳树下,或者是在芬芳的草地乃至在岸边,牠的法身都是唯我独尊,没有不称尊啊!所以从这边就可以证明,禅宗祖师所悟的心体就是第八识。

综合结果,无论从经典或是从禅宗祖师所悟的心体,都可以证明第八识才是佛所说的正法反过来,我们来观察六识论六识论主张人只有六个识,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识;与八识论相比,就少了第七识与第八识因为少了这两个识,就产生了两个现象:第一个现象就是,它认为“世俗谛是无,胜义谛是有”;可是这个胜义谛到底在哪里,他无法亲证;无法亲证的结果,就拿意识心取代第八识了,就变成佛所说的常见外道。

另外一个(现象)就是说,他认为“世俗谛也无,胜义谛也无”,所以主张一切缘起性空,(一切有情都没有常住法,死后断灭)这就落入断见外道了;可是他怕被人家说成断见外道,所以反执意识心(意识细心、极细心)为真实我,又入了常见外道,所以就俱足了断见与常见外道。

  可是,很多人都讲:“八识论是正确的,是佛的正法”可是却有六识论混入八识论中,说它也是正法那我们要来讨论一下,他到底所说的是不是正法也就是说,他虽然主张有八个识,可是却把第七识、第八识说成为第七意识、第八意识啊!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第七识与第八识的本质就是意识,也是为识阴所摄。

这个怎么会是真实法呢?佛在经典里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增一阿含经》卷9)  也就是说,不管是粗意识、细意识,祂们都是藉意根、法尘相接触而(从第八识中)出生的法(被生的意识心无法出生别的心)。

同样的道理,也有八识论主张第七识、第八识为意识细心、极细心,你就知道他的说法也是错了另外也有人讲,第七识与第八识摄归于意识细心,那你也知道这种说法错了(因为都落入有生有灭的识阴中了)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六识论的起源是什么。

六识论的起源是因为部派(佛教时)的声闻人,误会佛所说的真实理啊!因为佛就是以第八识来说一切的蕴处界虚妄,也是以第八识来讲第八识的种种中道性,也是依第八识讲八个识种子的智慧可是六识论的人却误会了,就只采取六识(否定七、八识)而成为六识论,最后分成为两个(密宗的)中观派:第一个中观派主张“世俗谛无、胜义谛有”,它知道有如来藏第八识的存在,可是在哪里?无法证得,所以就用意识取代了。

  他们有几个主张:一、他们主张他们所讲的是最究竟最圆满的法,他们把佛法分为九乘:九乘的最高点就是最究竟最圆满的法这个法本身是超过语言文字,本身就存在,你不需要做任何的加功用行就可以证得了,所以你只要认识它、找到它就可以了。

我们从一个例子来对它加以说明,有一对师徒,有一天晚上躺在草地上,师父对徒弟这么开示:“你看见天上的星星没有?”徒弟说:“有”师父又说:“你听到狗叫声吗?”徒弟说:“听到了”师父说:“那我在这边说法,你知道我在讲什么吗?”徒弟说:“知道。

”于是师父就说:“最究竟、最圆满的法,就是这样,如此而已啊!”  那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加以探讨既然能见能闻能知本身就已经落入眼识、耳识、意识当中,已经落入识阴当中了,这个法怎么会是最究竟、最圆满的法呢?所以他的说法都错了!如果有人主张了了常知的心就是菩提心,那你就知道他的落处是什么了。

乃至于有人主张:“师父在台上说法的这念心,你们在台下听法的这念心,就是菩提心”那你也知道他的说法错了  接下来,有人主张用明点脉气来修四禅八定,然而他们所说的却与佛说断烦恼所证的四禅八定无关为什么呢?因为佛所说(见道者若想)要证四禅八定,一定要先证得初果须陀洹,接下来是薄贪嗔痴,再接下来就是把男女的最重贪断除了以后,就可以发起初禅了。

可是他们却不是这样子,却是透过乐空双运、乐空不二,这本身就已经落入在识阴与受阴当中了,这怎么会是真实法?由此可见,他们所说的“要证甚深的禅定以及有大神通”乃是虚妄语啊!乃至于有人主张:要透过身心内外轮器的无明染污加以净化,把粗糙的色身转变为细身明光,即把粗糙的色身转变为五色光或七色光,说之为佛光。

可是佛的身光有金光跟白光,金光是智慧的表征,白光是定力的表征,而白光能够使金光更加的光明;可是他们却将佛光说成五色光或七彩光,这不是佛光,乃是鬼神光另外,还有人主张,要透过某一个金刚法,用这个金刚法(男性生殖器官坚挺不软名为金刚)来主张乐空双运、乐空不二,本身就已经落入了色阴、识阴与受阴当中,这个法怎么会是真实法呢?如此可知他们的说法错了。

  (以上说的是应成中观派)接下来就要谈另外一个中观派(自续中观派)这个中观派主张“世俗谛无、胜义谛也无”,所以他们不承认有一个第八识“根本心”存在,所以他们主张一切法无自性,一切法缘起性空因为这样,就落入了断见外道中;可是他怕被人家说成断见外道,所以就反执意识心为常,所以就主张(人类只)有六识,认为意识心是一切染净法之根本,祂可以从过去世来到今世,从今世去到未来世。

可是佛说这个意识心不是真实法,祂是虚妄(的生灭)法,怎么有可能从今世去到未来世?又从过去世来到今世呢?由此可知,他们的说法都错了,所以这个中观派,就堕入在断见与常见当中了然而,这两个中观派不仅落在识阴与受阴当中,而且他们(同样)主张的乐空双运、。

乐空不二的说法,也是非常荒唐的,因为本身就已经落入色阴、识阴与受阴当中了  接下来,我们要来看,六识论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主张?因为这个第八识真的很难亲证,那我们从经典来证明,来看经典怎么说:【“大慧!如是藏识行相微细,唯除诸佛及住地菩萨,其余一切二乘、外道定慧之力皆不能知。

”】(《大乘入楞伽经》卷8)也就是说,佛说:“大慧菩萨啊!这个如来藏识就是第八识,祂的运行法相非常微细,唯有明心住于如来藏境界的菩萨能少分了知,唯有佛才究竟了知”既然只有佛跟菩萨能了知,那当然不是二乘人与外道穷尽定力与慧力所能了知。

  这我们可以从三德加以说明所谓的三德,就是法身德、般若德以及解脱德法身德,指的是祖师们透过参禅的方式,用见闻觉知往离见闻觉知的方向去证得本来离见闻觉知的第八识,(第八识是万法的所依身)所以就有法身德;因为有了法身德以后,就有了般若德,有了般若德以后就能够渐渐的通达二转法轮、三转法轮的经典;然后以法身的立场来观待这个蕴处界的诸法,都是从第八识法身来的,并且从现象界也可以看到蕴处界与诸法都有生住异灭的现象,所以就有了解脱德。

  可是阿罗汉呢?他只是愿意自我消失,愿意将自己的蕴处界诸法灭尽,所以不在三界里面现行了,所以说他只有解脱德菩萨有三德,阿罗汉只有一德,所以说阿罗汉在菩萨的面前怎么会有说话的余地呢?既然二乘人在菩萨面前没有说话的余地,更不用说外道跟凡夫了,当然更不知道菩萨所证的内涵了。

由此可知:第八识才是佛讲的真心,八识论才是佛所讲的正法那我们今天做一个总结:我们已经从经典和禅宗祖师所证悟的心体,来证明八识论才是佛所说的正法,六识论是相似佛法;我们也可以从六识论的起源来探讨,发现有两个中观派,其中一个(自续派)堕入在常见,另外一个(应成派)堕入了断见与常见,两者本身又都主张乐空双运、乐空不二啊!然而,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错误)的主张?最主要的就是因为第八识真的很难亲证,因为祂的行相非常微细,不容易证得,(而六识却是凡夫们都可以现前观察实证的)由此可知,第八识才是佛所说的正法,六识论不是佛说的正法,乃是相似佛法,不名为佛法。

基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集将会讲六识论的过失,阿弥陀! 第49集 六识论与八识论的意涵(下) 正光老师。

  ----第七意识、第八意识都是意识  ----第八识是如来藏阿赖耶识,不是意识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上一集我们从经典及禅宗祖师所证悟的心体,来证明八识论才是佛所说的正法,六识论是相似佛法;我们也从六识论的起源加以探讨,乃是部派佛教的声闻凡夫误会佛的真实意,就有六识论发生,后来衍生了两个中观派,第一个中观派(自续派)堕入到常见,他们主张“世俗谛无、胜义谛有”;他们承认有如来藏第八识,可是因为无法证得的关系,就将意识取代了第八识(属于六识论者);另外一个中观派(应成派),它本身堕入了断见与常见,主张“世俗谛无、胜义谛也无”,所以不承认有一个根本心(第八识)存在,所以他们主张缘起性空,一切法无自性,可是怕被人说为断见外道,因此反执意识心为真实法,所以就主张六识论,采用了六识,承认意识为一切染净法的根本,说祂可以从过去世来到今世,从今世来到未来世,所以就成为常见外道,所以这个中观派(应成派)具足了断见与常见二道。

我们也探讨了六识论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心真的很难亲证;因为难以亲证,结果就产生了常见的中观派,以及具足断见、常见二见的中观派接下来,我们今天就来探讨六识论到底有何过失  首先,六识是六根六尘相接触(而生)的法,本身是被生的法(识阴所摄),本身就不自在,我们可以先从(祂的)外法的根源来加以探讨。

意根携著第八识来投胎,第八识就可以执持受精卵;也因为第八识有大种性自性,祂可以接触物质、摄取物质而长养这个五根身,有了五根身及意根之后就有六根了由于众生的需要,所以就由共业有情的第八识变现了山河大地器世间的外五尘,再由五根接触外五尘而由第八识变现内六尘,有了六根与六尘相接触的结果,识阴六识就出现了。

识阴当中的意识,祂能够分别万法,所以就有万法的出现,譬如说茶道、花道、电脑、飞弹等等;由于万法是由意识所分别,意识却为识阴六识所摄,识阴六识却是六根、六尘相接触而出生的法,而六根六尘都是从第八识出生,所以蕴处界及万法都要以第八识为根本,所以第八识是万法的根源。

可是六识论却只采取识阴六识,就使得整个佛法成为残障的佛法,所以名为相似佛法  由此可知,六识是被生的法,本身就不自在如果有人主张:“我在就自在啊!”就知道他(的说法)本身不如法,既然六识(识阴)是被生的法,本身就不自在,当然不是常住法,是生灭法,我们可以用几个例子来说明。

譬如在睡觉的时候,睡觉的时候意识断了,前五识也断了,唯有等到隔天醒来之后你的意识出现了----意识出现了,前五识也就出现了;由此可知,意识是可断之法如果有人主张:“在睡觉的时候,意识并不睡觉,否则怎么经过人一叫就会醒来?”那你就知道,他对于世间睡觉的正理都不懂,更何况知道世、出世间法呢?。

  接下来谈昏厥、闷过去了譬如说,在后脑勺被人敲了一棍,就晕过去了,晕过去后你的六识就不见了;唯有等你醒过来之后,才知道刚才前面那一段时间确实是不省人事----六识全断了由此可知,六识是可断之法如果有人说:“昏迷的时候意识仍在,否则怎么能够认识死亡光明?”你就知道他是在胡说八道(根本不懂闷绝的意义)。

接下来是正死位,所谓正死位就是指正在死亡的阶位也就是说,正当死亡的阶位,我们的六识都是会断的,这是世间人所知道的正理乃至佛在经典中也这么说:“至命终时,意识将灭”----《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卷1  也就是说,六识都是会断的。

如果有人主张他的意识是不断的,你就知道他的说法不如实如果他主张:“意识能够从过去世来到今世,从今世去到未来世”你就知道他的说法不如实或者有人主张:“意识却是不断的”如果有人这样主张,你就知道她的说法是错误的。

如果(这种说法)出自于出家人的口里,你就知道,那是误导众生的大恶业啊!  接下来(说)无想定跟灭尽定不论经典与论典都说:在无想定与灭尽定的时候,意识都是可断的又譬如你在重度麻醉的时候,意识会断;意识断了,前五识就断了;唯有等麻醉剂渐渐消退以后,你的意识才会渐渐的出现;意识出现以后,前五识才会出现。

所以可知,六识(都)是可断之法如果有人主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就是菩提心”那你就问他:“当你在重度麻醉的时候,你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到底到哪里去了?”第八识真心是恒时在,不是有时在、有时不在;由此可知他们的说法是虚妄的。

既然你知道六识论是虚妄的,六识与境界相应,所以经典里这么说:“意识者,境界分段计著生”(《楞伽经》卷2)什么是境界?就是说,与六尘相应就是境界什么叫作分段?譬如说你醒的时候六识在,你睡著无梦的时候六识就断了,唯有等到隔天醒来的时候,你的六识才会出现啊!由此可知,意识不是恒常的,祂是一段、一段的。

什么叫计著生?也就是说,众生因为不了知六识的虚妄,以为六识真实接触外境,所以因这样而轮回生死而不知,这叫作“计著生”  前面也谈了这六识是境界法,既然是境界法,就不离受阴受阴有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苦受就是痛苦的觉受,违逆己心的觉受;乐受是指快乐的觉受,顺己心的觉受;不苦不乐受是指既不顺己心,也不逆己心(的觉受)这我们可以从生病的例子作说明当我们生病的时候,当然是苦受,绝不是乐受;可是当你去找医生治疗,依照医生嘱咐而用药的时候,身体就渐渐恢复了;身体渐渐恢复的时候,就有乐受出现。

然而你继续用药的结果,最后身体完全恢复了那乐受就变成了不苦不乐受所以从生病到痊愈的过程中,有苦受、乐受,也有不苦不乐受由此可知,受阴是虚妄法更何况受阴是依据前面色阴、识阴而有,前面色阴跟识阴是虚妄法,更何况是依于前面色阴与识阴和合而有的受阴,那当然更是虚妄法。

接下来,(六识)既然不离受阴,当然也就不离想阴想就是知,知就是已经分别完成;而且这个是变异的法,因为想阴是透过前面色阴、识阴、受阴和合而成,既然前面三阴是虚妄法,那依于前面三阴和合的想阴当然是虚妄法同样的道理,既然已经落入想阴,当然就不离行阴;由此可知,这个六识论(所知的范围都)不离五阴啊!我们就知道,六识论本来就不是佛法。

  接下来,因为六识论(的)主张有境界(不能离开六尘境界),就使男女双身法得到合理化与正常化了我们要加以说明,什么叫作“男女双身法”?男女双身法是印度的性力派用男女行淫的方法,套入佛法名相,混入佛门中,高称是佛门的一支(藏传佛教),其实本质不是佛门(而是外道)。

那我们就来探讨他(藏传佛教)为什么用男女双身法混入佛门,具有佛法的名相呢?我们可以用三个例子来加以说明譬如佛父与佛母顾名思义,佛父与佛母就是佛的父亲与佛的母亲,可是(藏传佛教)男女双身法,他们却主张是男女的行淫者;也就是说,他们(藏传佛教主张)透过两性交合可以使人成为究竟佛,故称(修双身法交合的男女)为佛父、佛母。

乃至更荒唐的是,他们主张母女、姐妹、畜生女都可以受用如果母女、姐妹、畜生女可以受用,这不是乱伦与失去人格了吗?为什么?因为(将)母女、姐妹受用,在世间法成为乱伦;世间法尚不允许,更何况是世、出世间法(中)呢?此外他们也主张,畜生女也可以受用,这不就是失去人格了吗?既然是堕入乱伦以及失去人格,未来不是(要)下堕三恶道吗?这个法怎么会是清净的法呢?。

  接下来,我们来看摩尼与莲花摩尼在佛法里面叫作宝珠,也是清净的意思;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可是在(藏传佛教)男女双身法里面,摩尼跟莲花指的就是男女的性器官(摩尼隐喻男性器官龟头,莲花隐喻女性器官),所以他们就伪造了(密续而编造)一个咒语(六字大明咒),这个咒语不超过六个字,可是里面的内容就是谈男女性器官(嗡嘛呢呗咩吽----喔!宝珠在莲花上)。

可是有很多的众生不了解里面的道理,都在受持读诵经过我们这样的加以披露以后,希望众生不要再加以受持读诵了  另外我们讲菩提所谓的菩提就是觉悟,有时称为第八识,祂是心法;可是(藏传佛教)男女双身法就把祂变成了物质法,而且还有颜色,称为红菩提、白菩提。

那(藏传佛教中)什么叫作红菩提、白菩提呢?也就是男女行者于行淫之时所流下的精液与经血由于精液是白色的,流下的经血是红色的,所以称为红、白菩提;而且他们还称红、白菩提为甘露(制成甘露丸),而且可以吃,(宣称)还可以开智慧。

你想,这法怎么会是清净的法呢?世尊可会用这种不净法来度众生吗?  从这边,我们就可以了解,(藏传佛教)男女双身法用男女行淫的方法套入于佛法的名相当中,最主要他们就是要成就乐空双运、乐空不二(以外道法取代佛法)。

什么叫“乐空双运、乐空不二”?也就是说男女在行淫的过程当中,以性高潮的时候能够引起遍身快乐的觉受称之为乐,然后观此快乐的觉受(无形无色)名为空,这就叫作乐空双运、乐空不二你只要达到这种“乐空双运、乐空不二”的境界,你就成为报身佛了。

可是这样的法,与世尊说法完全颠倒啊!因为世尊所说的法,祂不是(藏传佛教)透过两性交合而得的法,祂是透过三大无量数劫不断的修集福德,不断的修集智慧与定力而成究竟佛啊!由此可知,他们(藏传佛教)的说法非常荒诞。

你可以看出,他们(藏传佛教)男女双身法的佛像,都是男女抱在一起啊!所以他们所说的报身佛原来就是男女抱在一起(抱身佛)  如果他们的佛像没有男女抱在一起,那一定另有所指;后学曾经看到一尊佛像(藏传佛教的大日如来),他打了一个手印,这个手印套用现代话来讲就是“零号”与“一号”,也就是说“零号”与“一号”(的暗示。

一手做出零号的模样,代表女性器官;另一手做出一号模样,代表男性器官;零号在上、一号在下,代表男女以坐姿双身交合时,女性器官在上、男性器官在下的交合状态),请问,世尊会用这种法来度众生吗?想想看就知道(藏传佛教不是佛教)了!由于(藏传佛教)男女双身法所用的乐空双运、乐空不二与人交合的结果就会造成下面的结果:第一个,他们落于识阴与受阴当中而不自觉啊!如果他们觉得可以达到乐空双运、乐空不二的境界就称为报身佛,那么他们就成就了大妄语啊!(其实是识阴、受阴、色阴等我见都具足存在啊!)这个果报可是不可思议啊!。

  他们(藏传佛教)也主张透过两性交合当中可以有甚深的禅定,然而欲界的最重贪的男女贪尚且未断,尚且无法发起初禅,更何况能够发起四禅八定乃至大神通?由此可知,他们的说法非常的虚妄如果有人(藏传佛教)主张透过两性交合可以发起甚深的禅定乃至有大神通,你就知道他的说法不如实啊!由于众生不了知这个结果而被(藏传佛教)男女双身法所笼罩,所以他们不仅大量的捐输钱财,并且与之(喇嘛们)行淫,所以就使女众失身(失去贞节)了!乃至于他们处于乐空双运、乐空不二的境界当中,说之为报身佛,也就是成就了大妄语业!这正是学佛人的悲哀啊!由此可知,六识论是无法让人成佛的(因为都不离六尘境界)。

  那我们现在就来探讨八识论,它可以让人实证三乘菩提,可以让人家得到究竟佛啊!那我们可以从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来分别探讨声闻菩提是佛的弟子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蕴处界虚妄以后,就把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断了,成就了初果人;乃至于将我所执、我执断尽,成就了四果的阿罗汉,所以他可取证无余涅槃;未取证无余涅槃的时候就可以证得有余涅槃,所以他们证得两种涅槃。

那缘觉呢?他们是透过十因缘逆推,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往上逆推到名色的部分,他思惟:“究竟名色从何而来?”思惟的结果:因为另有一个识!这个识就是入胎识由于这个入胎识能够入胎、住胎、出胎,所以使得名色增长。

(然后依十二因缘灭掉我见、我执)所以缘觉与声闻菩提一样,都证得两个涅槃,一个是有余依涅槃,一个是无余依涅槃  那佛菩提呢?也就是透过参禅的方式,用见闻觉知心往离见闻觉知的方向去找到第八识,所以就证得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由于有了总相智,然后修别相智,于别相智圆满之后,就转入到了初地;于初地满心的时候,就可取慧解脱而不取证;也就是说他如果要取证无余涅槃是可以的,同样,他也可以证得有余涅槃,可是菩萨不取证,所以继续留惑润生;到了三地的时候,快满心时,他就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可以取证俱解脱而不取证,还是继续的留惑润生;到了六地可以证得灭尽定,可以取证无余涅槃而不取证;到了七地的时候,祂可以念念入灭尽定;(因为)这时候的心非常寂静的结果,所以想要入涅槃;这时佛就出现了,传授七地菩萨一个三昧,这个三昧叫作: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

这个三昧胜过菩萨以前所有修学的三昧,所以菩萨就乐于修学而不取证无余涅槃(转入八地继续修行)  然后到了等觉的时候,一百劫修相好:无一时非舍身时,无一处非舍身处,所以不管内财、外财,祂都布施布施的结果,百劫圆满之后就上升到天上;到了天上,祂观察人间的因缘,于人间的因缘成熟以后,祂就诞生人间,于菩提树下一手按地明心,接著夜睹明星眼见佛性,就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这就取证了无住处涅槃啊!所以从这边可以告诉我们,佛菩提可以取得四种涅槃,声闻、缘觉有两种涅槃;这也告诉我们,唯有八识论才能够让人取证三乘菩提,也能够让人取证无住处涅槃啊,也就是成就究竟佛。

所以从这边可以告诉我们,八识论才是佛的正法,六识论不是佛的正法  接下来我们做个总结:六识是六根与六尘相接触而出生的法,本身是虚妄法,不是真实法;祂是有境界的,因为有境界就不离受阴、想阴与行阴;然而因为六识论(被合理化)的关系,就使得(藏传佛教)男女双身法得到了合理化与正常化;因为得到合理化与正常化,却无法使人亲证三乘菩提,所以,六识论无法让人证得三乘菩提,也无法使人成为究竟佛!唯有八识论才可以让人证得三乘菩提,成为究竟佛,所以第八识才是佛的正法,八识论才是佛的正法;六识论是相似佛法,不是佛法。

限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个单元由余正伟老师讲 《双身法非佛法》,内容非常精彩,敬请各位期待,阿弥

首页 产品 手机 顶部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二维码
线